从2018年开始开展智能制造项目的落地和推广工作以来,接触最多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年营业额约在2000万~2亿左右)。我们的团队对很多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诊断,也与企业主、中高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访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企业力争在行业内做强做大的努力,更看到了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运用政策全力鼓励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良好局面,这些都让我们备受鼓舞。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正在制约企业提升自身能力的“拦路虎”们。


将这些问题分享出来,也许能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和一个改变的契机。我们这一篇先只阐述现象、提出问题,后续将逐渐和大家一起探讨可能的解决之道。


问题1. 提升企业生产运营能力的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管理者倾向于依赖固有的理念进行经营决策,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技术手段的接受度不高。一方面,企业在短期利润的驱使和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只注重追求眼下的经济效益,无暇企业中长期能力提升的规划。经常听到企业老板的讲:销售压力很大,先想办法多拿订单吧,工厂只要不耽误交货就行。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尤其在部分同质化相对严重、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对比周边邻居企业,老板看不到自身明显的能力差距,又缺乏客观有效的自我评估工具对自身生产管理和制造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因此丧失了提高的紧迫感。


问题2. 企业对如何做智能制造缺乏办法


对于大多数有自我提升意识的企业主来说,都知道智能制造是发展方向,但智能制造到底该怎么做,智能制造如何帮助企业提升效益这些问题却没有很好的思路。当不止一家的外部咨询机构被找来做出方案之后,新的问题出现了。东家建议部署几台机器人能大幅提高若干工序的生产效率,西家建议没有信息化系统的统一调度,自动化手段都不能发挥出作用。于是,企业主再一次陷入犹豫。当企业主自己走进示范企业去学习经验,看到的是整洁有序的厂房和机械臂来回挥舞的场面。但回到自己企业想要复制的时候,才发现企业间的差异让简单模仿不再简单。


问题3. 诊断规划方案不切实际


正是因为众多企业存在上述痛点,近年来各类提供智能制造相关领域解决方案的咨询公司、设计院、研究院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诊断和规划也如火如荼般开展起来。但我们不禁发问,在智能制造大干快上的热潮中,有多少规划会从物料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入手去分析实际瓶颈并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多少方案以提高企业“赚钱”能力为目标进行量入为出的规划?我们赞成具备一定前瞻性和领先性的方案,但我们反对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


问题4. 企业主认为提升管理不如买套软件,买软件不如添设备


部分企业家有一个认识误区:看得见的总比摸不着的靠谱。因此,他们学习了其他企业的智能制造经验之后,认为智能制造就是要用机器人、要做自动化,而没有仔细研究背后支撑企业自动化设备顺畅运行的业务规模、工艺流程及其软件系统等关键因素;而当和他们谈及如何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并增加有效产出效率时,他们会抱怨为什么花了上百万的ERP系统应对多变的订单需求时总会捉襟见肘,而不愿意聘请专家帮助他们优化生产流程并提升团队的软性管理能力。这里尤其要重点谈一谈精益生产管理的问题。


问题5.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应用不足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对于大多数(尤其是离散型)制造企业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诊断过的企业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没有对生产流程进行过科学的梳理,缺乏生产流程中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表单(如BOM清单、物料齐套清单、工艺文件、需求计划和库存数据等),却指望一蹴而就建设智慧工厂。另外,有企业内部门间分工还不清晰、岗位职责流程定义还未明确,却匆匆上线ERP或者MES系统,直接导致系统运行流程和实际业务流程脱节,不但增加了各级员工的额外工作量,更形成“线上线下两张皮”,让系统形同虚设。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正是精益管理要去解决的。不去梳理和优化流程,不去夯实管理基础,不去统一团队理念和思想,智能制造就是一座空中楼阁。


问题6. 信息化手段的缺失,让生产管理事倍功半


对于制造企业,生产制造过程是核心环节,生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产品成本、交货速度、周转速度等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我们看到最多的情况却是,企业生产各相关部门、各区域、各原有系统之间存在壁垒,无法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无缝结合。即便很多实施了ERP的企业,生产管理环节往往是企业信息化链条上的黑洞,无法确保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这样的企业如何快速反应?如何面对越来越苛刻的客户和环境?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企业中不同层级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有着不同的表现:1)老板认为与其在电脑上花费时间,不如自己一声令下;2)厂长和车间主任们认为信息化是给自己上的一道枷锁,给本就繁忙的工作带来更多的不便;3)一线员工看不到信息化给自己工作和收入带来明显的影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于是,电话、微信群和纸质的生产任务单就继续在各个工厂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问题7. 其他一些“现象”


我们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某铸造行业龙头企业计划进行车间物流系统的规划,找来的咨询团队是物流行业某知名公司。但咨询团队对制造流程和制造工艺知之甚少,对该企业的制造过程更是现学现卖,这样做出来的方案效果可想而知;某国有企业计划实施MES系统,选择了不甚了解制造业生产管理流程及制造过程的IT背景为主的团队,开发出的系统与企业实际生产管理场景出入太多,最终导致信息化系统硬着陆。从这两个例子中不难看出,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多么重要!

但俗话说,办法总比问题多。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一切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目的的理念去推广智能制造工作,所有“拦路虎”终将都是“纸老虎”。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会和读者一道分析这些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办法。